专题专栏

德江:团团联盟,开创校地共建新篇章
时间:2021年09月17日 信息来源:共青团德江县委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今年来,共青团德江县委创新工作思路,开阔工作视野,围绕巩固团的基层组织基本盘,构建与县内外高校共青团互帮、互学、互助的共建机制,组织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走进城乡社区山村,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工作,开创县级团组织与高校共青团共建新篇章,纵深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

搭建校地联盟,落实共建机制

一是密切联系县内高校团委。与县内两所高校——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和铜仁学院乌江学院团委建立校地团委联盟共建机制,由团县委书记联系县内高校团委工作,定期到县内高校团委开展交流工作,由县内高校团委书记兼职团县委副书记工作,保持同频共振、步调一致。二是有效对接省内高校团委。围绕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共创四安家园,与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团委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青春扶贫直播助农活动,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青春助力。三是持续引进省外高校团委。以德江大学生联合会为媒介,搭建与天津大学、长江大学、潍坊科技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等省外高校团委共建联络机制,结合大学生“返家乡”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期组织省外高校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来德江开展支教助学等活动。

德江:团团联盟,开创校地共建新篇章

打造特色项目,开展共建活动

一是升级“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由团县委和县教育局共同发起,联合贵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采取“教师+社工+志愿者”模式,在楠木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常态化开设“希望工程·陪伴行动——七彩周末课堂”项目,选派优秀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到安置点社区担任围棋、钢琴、书法、阅读诵读、绘画、小型健身房等课外兴趣班的助教,破解搬迁安置群众子女课后教育难题,不断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安置点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共选聘了84名大学生助教,开展课程10期,惠及安置点青少年2000多人次。二是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结合大学生“返家乡”、“扬帆计划”和“三下乡”等实践活动,长期与省内外5家高校团委保持合作,开发春晖助学、社会调研、暑期见习等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利用寒暑假期深入易扶点和山村学校,给留守青少年开展课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爱心志愿服务,围绕德江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发展,开展课题调研,协调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两委,积极开发大学生暑期实习见习岗位。今年来,共引进省外高校大学生支教助学队8支171人,接待高校调研实践团队3个,开发大学生暑期实习见习岗位85个。三是持续深化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拓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联合贵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学院乌江经济学院团委,组织在校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全县文明实践、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大型文体赛事活动等志愿服务中,发挥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青春动力。今年来,共组织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参与全县青年志愿服务共计15场850人次。 

德江:团团联盟,开创校地共建新篇章

夯实保障支撑,确保共建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制定了共青团德江县委校地共建工作方案,明确由团县委书记主抓、1名专职副书记具体抓、1名工作人员专抓校地共建工作。针对每一次共建活动、每一个共建项目,都至少安排1名团县委工作人员和1名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并全程参与督促指导,确保项目落地落实,活动顺利开展,过程安全规范。二是加强要素保障。重点围绕“人员、场所、经费”三个方面,进一步夯实基础保障。着力队伍共建,以高校团建为抓手,加强团支部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常态化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确保拉得出能服务;着力场地共享,充分整合团县委办公室场所、全县13个青年之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共青团服务窗口和2个高校共青团阵地,打造了一体化共建阵地模式;着力经费共筹,通过争项目、争资金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点,积极立项目、搞活动向高校党委申请一点,组织献爱心、作奉献向社会筹措一点,有效保障共建经费。截至目前,共筹集使用校地共建经费达30万元左右。三是加强激励保障。按照表彰一个,带动一片,激励一片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校地共建评先树优活动,对参与共建活动、实施共建项目的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个人及团队予以表扬鼓励,对特别优秀的向上级团组织推报并刊登先进事迹,同时对参与到共建工作的所有学生出具社会实践证明。截至目前,表扬大学生团员和青年志愿者150人,向上级部门和媒体推报优秀团队3个、先进个人6人,出具实践证明1000多份。

德江:团团联盟,开创校地共建新篇章

分享按钮